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战“疫”行动】线上实践ing——《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者:姜皓

时间:2020-05-28

来源:

一、线上实践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课程性质:实践   

3.考核方式:考试   

4.授课对象:2019级各专业   

二、授课教师简介

吴春薇,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讲《音乐鉴赏》《红色经典艺术体验与表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以及《学习筑梦》系列课程。   

陈剑,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教师,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学习筑梦》等课程。   

杜雪娇,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教师,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实践教学设计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根据学校的授课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部分的授课内容由原来的线下情景剧展示调整为线上广播剧展示。主要依托“钉钉”“超星学习通”“微信”三款软件进行网络授课。使用“钉钉”软件的视频会议功能进行线上授课,直播授课的同时可以使用屏幕分享功能,分享每组学生的原创剧本,教师进行指导点评;使用“超星学习通”软件进行课前签到,确保及时统计学生的在线出勤情况;鉴于“微信”软件具有实时联络的便捷特点,教师使用“微信群”发布课前要求,更有利于学生随时保持与教师的沟通。   

钉钉平台使用示例:

 

 

 

 

超星学习通平台使用示例:

 

微信平台使用示例:

 

四、实践教学实施

根据学校网络授课的总体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联合艺术教育教研室对课程实践部分的授课方案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和调整。呈现形式由原来的线下情景剧展示调整为线上广播剧展示。根据广播剧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声音进行演绎,建立起有助于听者想象的人物和故事。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辅以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人物对话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鼓励学生的声音演绎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富于动作性,吐字清楚,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配乐应当富有特色,音响逼真,解说词或话外音能够帮助听者了解剧中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课程的实践部分共分为4次课,8学时。教师于授课前一周,在微信群中发布授课任务。   

(一)第一次授课任务:   

课前组织学生完成分组,建立团队,分配角色,由每组的编剧创作剧本,要求剧本时间范围从1840年至今,剧本要求原创,不得抄袭,鼓励编剧创作有关学校青马工程的剧本,也可以结合本次疫情,中医药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有哪些感人事件,有哪些闪光细节,来进行创作。课上汇报部分,由每组编剧用3分钟对剧本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每组导演用3分钟对演员分配、角色定位、排练思路等进行汇报。教师将逐一进行点评、讨论,并根据汇报情况对每组“编剧”“导演”进行评分。   

(二)第二次授课任务:   

组织各组学生,根据上次课上教师对每组剧本的反馈情况,继续修改、润色、完善剧本。修改完成后,由各组编剧、导演及主演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修改后的剧本再次进行汇报。这次的汇报结果,将被记录为一次评价成绩。   

(三)第三次授课任务:   

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在线汇报,教师对每组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和现场示范。   

 

(四)第四次授课任务:   

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考核。   

五、实践教学反馈

1.为保证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从“情景剧”到“广播剧”表现方式的转换,教师首先带领每组学生对剧本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剧本进行指导性修改;在润色完善的基础上,确保每名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把角色定位。通过讨论、润色、修改等环节,帮助学生们逐步完善剧本,为广播剧展示奠定基础。   

2.随着课程内容的进展,教师要求每组演员在导演的带领下,初步尝试“线上对戏”。根据广播剧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以声音进行演绎,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辅以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这种新颖的形式迅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习热情积极高涨,收到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3.在充分排练和教师点评、示范的基础上,学生越发熟练的掌握了“广播剧”的表演技巧,在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惊讶的发现了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及表演天赋,同事也被学生们高涨的表演欲望和热情所感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线上教学的授课方式还处在积极探索当中,还需要更多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